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63章(1 / 1)

李照飘然离去。

两人在长安城重逢。

都换上了新的面貌。

“这里就是长安城?果然是大唐人道气运汇聚的地方。”

俯视整座城市的繁华。

“确实是盛世气象。”

沉声回应。

正是号称“论武诸雄”的武千秋。

随手抛出两枚铜钱。

武千秋接过铜钱,神色疑惑。

示意他放在眼前。

竟看到一幅令人心惊的画面!

“这是太乙神数中的观运之法。”王玄朗说道。

“是法术吗?”武千秋问。

“是的。你也懂法术?”

“略知一二。”

曾与懂术法的人交过手。

则是正统道门传承。

正是玄门三式之一。

奇门遁甲掌地势,布战阵。

三式六壬掌命途,卜吉凶,洞察世间万象!

王玄朗用太乙神数推演。

武千秋突然看见——长安城上空金云翻滚,霞光如练!

他终于明白王玄朗为何摇头。

原来他所指是大唐的人道气运。

而他说的却是盛世的功绩。

一条巨大的黄龙盘踞在天空!

正好将大唐宫殿抓入爪中!

一道长索从天而降。

正是黄龙的一根须须!

“这就是大唐的人道气运?”武千秋惊讶地问。

心中激荡不已。

他第一次见到气运具象化。

大唐的气运竟然化为真龙!

难道各朝的气运都能化为龙?

“我曾看过各朝的气象,如今再看大唐,仍感到震撼……这种显赫的景象,实为君主之相!”

“不逊于强秦,不输于雄汉。”

“也许唐皇真的能问鼎神洲,成为人皇。”

这话让人震惊。

却没有提到宋、明。

“宋、明的气运如何?”

武千秋提起宋、明时,王玄朗也愣了一下。

他随即摇头叹息:“宋、明与秦、汉、唐的气运,根本无法相比。”

“为什么?”

“因为大宋的人道气运曾被人斩断。”

“是谁做的?”

“大宋太子赵昊。”

“没错。”

“那大明呢?”

“大明……”王玄朗陷入沉思。

片刻后,他慢慢说道:“大明的变故,是因为六成的人道气运流落江湖。正因为这样,大明江湖在几十年间,涌现了许多高手。”

说这话时,王玄朗目光直视武千秋,显然暗示他也是其中的受益者。

“具体原因还不清楚,但肯定和明皇朱武离开京城有关……”

“既然有人道气运加持,明皇朱武坐镇京城几乎无敌,为何无缘无故离开?”武千秋不解地问。

“这也是个谜。”

“好吧。”武千秋没有继续追问,但总觉得事情远没那么简单。

长安城,金山寺。

晨钟暮鼓,香火鼎盛,香客络绎不绝。

人群中,两人缓缓上山。

“我仔细想过了,待会儿我们分开行动。你去大唐国师休息的地方,我随香客进讲经堂。”王玄朗对武千秋说道。

他的意思,是想亲自见一见那位大唐国师。

但武千秋并不赞同。

“计划不变,只是稍作调整。”

“为什么要改?”王玄朗问道。

“我想先见一见大唐国师。另外,我还想亲眼看看他从西林寺带回来的《大日如来真经》。”武千秋语气坚定。

之前他们已经打探到一些消息。

他们原本以为那位大唐国师在金山寺中应是深居简出。

没想到实际情况恰恰相反。

这位国师每天未时都会出现,并亲自为所有香客讲经。

正是他从天竺西林寺带回的《大日如来真经》。

《大日如来真经》被称为西林寺的镇寺之宝,

传说它是佛门一切法门的源头。

本身也是一部佛道武经。

这部经可谓包罗万象。

所领悟的内容也各不相同。

毕竟这是佛门始祖释迦摩尼亲笔写下的,

相传包含了佛门所有的法义。

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。

“你想看看《大日如来真经》?”提起这部经,王玄朗神色微变。

“别小看这部经,它是佛门至高的经典,由佛门始祖释迦摩尼亲自撰写,其中蕴含着极为诡异的力量。如果你心志不坚,又对它生出贪念,它甚至可能将你渡化。”

王玄朗似乎对此经有些了解。

武千秋眉头一挑。

“渡化?是指佛门那种蛊惑人心的力量吗?”

他曾与佛门多位高手交手过。

他曾亲身感受过摩柯叶与斗酒僧身上那种特殊的气息。

似乎这部《大日如来真经》也蕴含着类似的力量。

其威力恐怕更加惊人!

“可以这么说,但也不必说得太过玄虚……毕竟是佛门开创者,如果它真有这般霸道,那就不叫佛,而是魔了。”

“你可曾听过‘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’这句话?”

“这部经对普通人影响不大,最多让信众更虔诚,也就这样了。否则唐皇早就阻止,更不会大力推广这部经。”

“但对那些心怀贪念的武者来说,情况就不同了。他们的欲望会激发《大日如来真经》中潜藏的佛力,一旦被佛力笼罩,本人未必察觉,但这种渡化是持续的,会在心底悄然埋下种子。”

“时间久了,种子发芽,终有一日顿悟,便是皈依佛门之时。”

王玄朗望向香客走去的方向。

“我推测,大唐国师公开《大日如来真经》的目的就在于此。另外,还有一个目的,就是挑选资质出众的人,引导他们入佛门。”

武千秋沉思片刻,心中也想到这一点。

他点头道:“这是显而易见的阳谋,但也确实需要胆识。毕竟《大日如来真经》中可能参悟出《如来神掌》这样的绝学。万一失败,没能渡化对方,反而让人悟出神掌,那就有趣了。”

王玄朗却摇头。

“所以才有大唐国师亲自坐镇。有他在,这种可能几乎不存在。”

“是吗?”

武千秋意味深长地反问。

“好了,按我说的做。你去大唐国师休息的地方,我亲自去见这位国师。”

见王玄朗神色犹豫,武千秋安慰道:“别担心,我们此行早有准备,都以化身而来。就算遇到危险,也能全身而退。”

“话虽如此,但如果被种下渡化印记,意识被侵蚀,即使抽离……”王玄朗还想劝阻,却被武千秋打断。

“若没有十足把握,我岂会贸然行动?”

话音刚落,武千秋已迈步向前,随香客一同进入人群。王玄朗只能摇头叹息,按原计划转向另一条路。

“施主是来进香还是听经?”沙弥合掌问道。

武千秋没有停留,径直穿过庭院。只见经场人潮涌动,规模堪比盛会。他缓步前行,目光掠过经台上的众僧,最终落在一位身着素白僧衣、容貌清俊的年轻法师身上。

“大唐国师唐玄奘……”

梵音回荡间,精妙佛理随着诵经声传入耳中:“菩提心为因,大悲为根,方便为究竟……”确属玄妙至极的至高法门。

就连李照自己也这样认为。

为何会这样?

察觉到这种变化,李照心中顿时一动。

他想更进一步。

说白了,他想更接近《大日如来真经》,甚至亲眼看到的内容。

这其实并不难。

因为有人比他更接近。

但李照却皱起了眉头。

他察觉到了异常。

“虽然没人干涉,与其说这些人靠近了《大日如来真经》,不如说是他们被《大日如来真经》主动吸引……看来王玄朗说得没错,金山寺确实在利用《大日如来真经》挑选有佛缘的人!”

李照有佛缘吗?

当然有。

毕竟极乐正宗宗主、大唐前任国师摩柯叶曾亲自邀请他前往天竺西林寺。

只是如果他太引人注目,必然会引来金山寺以及不远处那位大唐国师的注意。

可这又有什么关系?

这本来就是他的目的,不是吗?

唰!

果然!

李照迈出一步!

一道道目光立刻落在他身上!

“这个小子也有佛缘……不知道他能走近几步?”一位老僧说道。

“之前几人最多走近七步。”

“不知……这要看他到底有多少佛缘了。”

一步!

两步!

三步!

有人从容不迫。

他朝着《大日如来真经》走去。

仅仅几个呼吸之间。

那人竟然已经超越所有香客。

“嗯?”

僧人们纷纷投来目光。

手中的念珠也突然停下。

静静地落在那人身上。

步伐反而越发轻盈。

而他周身也“啵”

笼罩上一层淡淡的金光!

“佛光!”

所有老僧都震惊不已。

“如此深厚的佛缘!竟然引发佛光灌体!”

是《大日如来真经》引发的一种异象,

也能凝铸佛骨。

此人本就具备佛种,如今《大日如来真经》正在助他稳固道基,铸就完美的筑基!”

“什么!”

国师话音一出,众人震惊。

众僧再次望向那人。

他的眼中,突然闪过点点金光!

三个“卍”

如同三枚玉饰在旋转。

他周身的佛光猛然冲天而起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